林雅芳:言语表达的功能、倾听、共情
林雅芳教授讲解心理咨询中言语表达的功能、倾听和共情。
言语表达的功能
1、言语表达或者倾诉具有宣泄、净化和治愈的功能,说出来情绪就好。
2、有些来访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当他说出来时,也是让来访者自己明白自己的过程。
3、语言表达时也是让心理辅导老师明白自己的需求的过程。
4、语言表达时也是让来访者情感在体验的过程。通过倾诉,来访者既对自己的想法、又对自己的情绪做了梳理。
但是倾诉是建立在心理辅导老师良好的倾听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
1、全身贯注、身体前倾、目光接触。
2、倾听时需要有更多的表示肯定的用语和必要的重复。比如:
《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教学指南》——倾听时的肯定用语
3、允许对方说完并及时小结。比如:
《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教学指南》——倾听时允许对方说完
4、适度的好奇和追问。比如:
《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教学指南》——倾听时带有适度好奇和追问
5、适当的重复。
6、对情感的反映,增进共情,对来访者已经清晰表达的情绪的复述。
7、总结,对咨询中涉及到的几个话题作简短总结。注意做到不评价、不指导、不问为什么。
案例:
《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教学指南》——倾听的案例
共情
1、共情的时候,不要仅就情绪去共情,除了情绪之外,言语、行为、动机都是可以共情的。
2、可以从感受层面跟来访者建立连接,从感受层面、非言语信息层面共情。
3、“你觉着很烦躁”,共情感受。
“你刚才提到好像陷入泥潭一样无法自拔”,共情行为。
“我看得出来你是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妈妈对你的肯定”,共情动机。
《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教学指南》——共情的言语
共情贯穿在咨询的始终,对于对方的言语、情绪、行为、动机合适的时候都可以共情。
4、共情时不要轻易做出保证。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保证的内容,如果做不到还跟对方保证,可能会使来访者越发不相信人际关系,所以共情时不要轻易做保证。
以上知识内容来自《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教学指南》,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