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网
  • 0371-61657710
  • 0371-61657707
  • hnszxxxljk@163.com

理性分析疫情影响,科学制定心育对策

  • :2020-04-22
  • 来源:河南省卢氏一高 王智有
  • 浏览量:5196

 

一、问题提出

压力对高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有这样或那样的压力。高中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育最快的时期,由于个体自我成长的需要和身心发育不平衡造成的青春期躁动,加上面临高考,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成长的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而强度过大的压力则会与个体的应对压力能力产生失衡,这种失衡会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大流行,导致各地封城、封村,活泼好动的高中生也不得不居家隔离,原有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和人际环境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小道消息强烈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开学遥遥无期,甚至连固定的高考时间也不能确定,面对重新适应需求和种种不确定,有可能给原本压力山大的高中学生增加了新的压力,如果学生应对这些新型压力的能力不足,必将转化为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产生障碍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理性分析疫情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影响程度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以及采取何种规模和形式的干预对策,同时筛查出心理健康异常表现学生。我们通过“智为学校心理管理系统云平台”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2991人发放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从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疑病等维度进行评估。

本次调查向我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2991人发放了问卷,收回测验答卷2838份,共有有效测验问卷2667份,其中男生1143名,女生1524名。测评时间安排在全国疫情基本控制,武汉封城50多天的时间段进行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是由高延、杨玉凤、姚凯南于2003年编的。

问卷分为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和疑病5个维度,基本包括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人群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能准确、定量反映被试人群心理状态。该问卷广泛应用于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后人群情绪反应的评价特别是通过团体测验筛查出情绪发生偏离或障碍的可疑个体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以避免心理危机的严重化和持续发展。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PQEEPH)》评分方法:被试按情绪反应发生的程度(没有、轻度、中度、重度)和频度(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对应评0,1,2,3分。每个维度的总分除以项目数,即为该维度的得分,理论最高值为3,理论最小值为0

PQEEPH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

三、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情况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根据以上量表评分标准,结合表12数据以看出,总体筛查结果水平正常者2445人,占91.68%,这部分人群的心理健康情况基本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焦虑相疑病等问题。预警的有222人,占8.32%,这部分人群受疫情影响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自己原有的问题应对策略不能适应突发其来的新冠肺炎冲击而产生了失衡的心理状态,应给予个体的心理疏导和个别的危机干预

21中,预警人数及其所占比例也就是这次在疫情冲击下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从数据上看此次调研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有效参与调研人数的8.32%,这个数据跟我校同年级上学期入学建档心理普查中反映的心理健康异常学生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甚至略低,我校上学期对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发放过《学生心理健康测验》(MHT),测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9.4%;尽管当时采用的是MHT量表,测验数据没有严格的可比性,但从测验目的的同质性方面看可以参考。因此,本次疫情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没有明显影响,无需进行全员性心理危机干预。

(二)疫情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各维度情况分析

   1、心理健康受疫情影响的维度排序:从表3可以看出,在疫情期间我校高一、高二学生心理应激表现的分布情况依次为:抑郁4.61%,神经衰弱3.75%,恐惧3.26%,强迫-焦虑1.84%,疑病0.79%

   2、抑郁方面,结果为正常的人数为2268,占总人数的85.04%,结果为轻度影响的人数为276,占总人数的10.35%,结果为较明显影响的人数为123,占总人数的4.61%;神经衰弱方面,结果为正常的人数为2384,占总人数的89.39%,结果为轻度影响的人数为183,占总人数的6.86%,结果为较明显影响的人数为100,占总人数的3.75%,按照最新神经症诊断标准,可以将神经衰弱合并到抑郁里面,一并进行分析。

这部分人群主要表现在感到没有精神,脑子变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精力不如先前,精神容易疲劳而且不容易恢复,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胡思乱想无法控制,容易激惹,自我评价降低觉得自己没用,睡眠不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头疼浑身肌肉酸痛等躯体反应等几个或多个情绪或躯体反应。

3恐惧方面,结果为正常的人数为2364,占总人数的88.64%,结果为轻度影响的人数为216,占总人数的8.1%,结果为较明显影响的人数为87,占总人数的3.26%

这部分人群一般会有几个下列表现:担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反复洗手、擦洗东西、但总觉得不够干净;碰到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事情、新闻报道、就觉得害怕,心跳加快;在人群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医院附近感到提心吊胆、紧张不安;非常在意身体上出现的任何不舒服等等。

4强迫-焦虑方面,结果为正常的人数为2447,占总人数的91.75%,结果为轻度影响的人数为171,占总人数的6.41%,结果为较明显影响的人数为49,占总人数的1.84%

这部分人往往表现一想到与新冠肺炎就没心事干别的事情;明知道无济于事但还无法控制的反复思虑、反复洗手;无法控制过分的紧张;害怕、想一死了之;有些还会伴有心跳加快、出汗、脸红、头晕、心慌、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5疑病方面,结果为正常的人数为2613,占总人数的97.98%,结果为轻度影响的人数为33,占总人数的1.24%,结果为较明显影响的人数为21,占总人数的0.79%

这部分人经过诊断或常识判断并没有感染新冠肺炎,但本人对结果表示怀疑和不确信,想去或者已经去医院看医生确认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了;有人还会感到发烧、胸闷、呼吸困难,怀疑自己已经感染了新冠肺炎等等。

6、从各维度数据分析,虽然对新型冠状肺炎影响,产生心理不健康症状表现的比例不高,无需进行大规模的群体干预,但是抑郁和神经衰弱、以及焦虑恐惧有明显症状的也占到一定比例,所以进行必要的流行病知识普及和科学防空宣传仍是必要的工作,这些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对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极大,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一个隐患,非常需要对这部分的人进行重点关注和积极引导,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必要时转介就医治疗,对筛查出来的学生开学后进行进一步面询筛查、干预仍是必须的重点工作。

四、对疫情中及开学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中小学心理教师要理性面对舆论,冷静开展学生心育工作

123日武汉封城以来,心理学界都在积极筹办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有些地方的教育机构也在积极相应“凑热闹”,开展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根据我们自己学校的情况可以非常明显的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受疫情的影响非常小,虽然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家庭中有因为支援武汉一线亲人的影响产生心理危机,但没必要刻意强调这样的危机,甚至在全校大范围内对所有学生进行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工作。

参考美国心理学会的结论:创伤事件发生后立即提供情感和心理支持的心理汇报法(一种危机干预的手段),尽管个体会在参加后短时间内反应是有帮助的,但是有分析表明,与不干预相比,从中长期看来,创伤后的心理汇报法反而会增加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可能性。有人提出心理汇报法可能会干扰到人们在创伤后的自然恢复过程。

人天生具有自我疗愈的能力,就像身体有抵抗力一样。这次的疫情,对于非疫区、家庭成员未感染、未在一线的学生群体来说,和平时遇到考试失败、恋情受挫、亲子矛盾等应激源差不多,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并不会因此受到太大伤害,有一定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应激源,都需要一定的专业心理支持和帮助。有的学生因为离开学校的严格管束,心理上反而非常放松,原有的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有缓解,这也在(PQEEPH)测验心理问题检出率低于MHT量表测验检出率一个百分点中得到佐证。

 当然,并不是说教育系统在疫情期什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不要做,而是不需要专门将疫情当做一个危机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老师们其实还是有很多事可以做的,比如对疫情和疫情期的情绪与心理状况的科普、开展对开学衔接期的心态调整课程或在家期间的时间规划课程、对有需要的个体开展咨询等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保持定力,说实话、做实事

教师职业本来就是良心职业,心育工作更需要平心静气踏实工作,心理老师更是特殊,既要中立客观,还要心怀悲悯。我很理解一些老师的心态:平时太没有存在感了,终于到了一显身手的时候了,说不定还可以趁此一役提高学科地位。可是我真的不觉得我们大部分的中小学的心理老师(包括我自己)具备可以做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能力,况且危机干预工作并不是某一两个人的事,危机干预管理工作比危机干预更重要。我不希望我们这时候以救世主或者专家的视角做一些自己可能无法胜任的事。况且据我所知,大多数中小学的心理老师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和督导的,此时需要我们保持定力,说实话、做实事。

这个寒假有很多大咖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课程免费是很值得开心的,我觉得我们这时候最应该做的不是脑门一热冲到前面去搞所谓的危机干预,而是沉下心去学习、去思考、去沉淀。这次疫情顶多能成为我们的实习项目,真要应对重大危机干预,还需要我们累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本次调查发现,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不会因此受到太大伤害。心理素质差的学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应激源,都需要一定的专业心理支持和帮助。我校本次调查达到预警的8.32%的学生,也大多数为学校心理辅导室特别关注的对象,他们心理素质比较低,平时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人际关系、考试焦虑、失眠等心理困扰。这部分人群受疫情影响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自己原有的问题应对策略不能适应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冲击而产生了失衡的心理状态,需要给予个体的心理疏导和个别的危机干预。因此,中小学应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平时,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有效应对人生中各种困难和挫折奠定基础。

河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网